为了优化燃油效率,汽车生产商使用重量更轻的材料——塑料和高分子部件
全球能源消耗日益增加,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长,这些都对油价施加了压力,150美元一桶的油价不再是天方夜谭。与此同时,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监管方都立法规定汽车排放标准,并鼓励循环使用,以期通过此方法解决能源成本和环境问题。
在此背景下,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-- 从2008年至今车辆平均重量下跌,降低能耗的同时使车辆平均排放量降低。欧洲的分析师预测,乘用车平均重量在2010年触顶达到1.5吨之后,到2020年将缩减到略高于一吨——即20世纪70年代的重量。
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,重量轻的汽车更节能。当然另一个节能的趋势——电动车——将使汽车更重。由于超重的电池,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占了其重量比例值。而在电动车中塑料的使用量也非常可观。
为了保持燃油效率,汽车生产商使用重量更轻的材料——塑料和高分子零部件。
按照性能要求比如外观、硬度、抗腐蚀性、重量以及成本划分的多达100种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塑料都被用于普通车辆中。比如聚丙烯(PP)用于仪表板、轮圈盖和一些引擎部件中;聚氨酯(PUR)用于座椅;聚乙烯(PE)用于地毯;聚酰胺(PA)用于需要加热并且耐化学品腐蚀的部件中。大规模生产的塑料——ABS树脂、PP、PUR和尼龙占了汽车中使用塑料大部分比值,而余下的是复合材料和塑料。
很重要的一点是各地的塑料消费模式有所不同。欧洲厂商的塑料使用量多于北美和日本厂商。美国厂商在使用石油基塑料时进度较慢,而且不热衷于使用塑料,因此继续使用更多钢材。
塑料面临的挑战
汽车生产商将使用更多塑料。这就给化工产品公司一个很大的机遇。然而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机遇,则首先需要对付一系列挑战。这些挑战中棘手的包括:
• 来自钢铁行业的激烈的竞争。钢材仍然比塑料更便宜,而且产品(例如双标钢、激光拼焊板)和工艺(例如激光焊接)创新改善了钢材的功能并减轻其重量
• 价格波动。 由于塑料价格会受到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,其变化非常快